常见问题课件
更新时间:2017-08-02 关注:1240
绪言
一、按摩的概念:
1.按摩的定义:是在人体体表某一部位(或穴位)施加一定的力量,有目的,有规律的一整套操作手法的总称。
2.古称按 .又称推拿 .明朝.
二. 按摩是传统医学的一部分.
1.从文字记载:甲骨文.
2.按摩的分类:1.从操作的形式分:自我.被动; 2.从应用的目的分;保健.医疗.运动. 3.治疗对象;成人.小儿.
三.按摩床国际: 长*宽*高 1.9*0.6*0.7m
按摩单: 1*2m.
四.授课内容.
保健 1.整体保健按摩术.101. 2.中医美容按摩术. 3中国传统捏脚术. 4.足部反射区疗法. 5辅助疗法.
医疗: 1.常见外科疾病9. 2常见内科疾病. 3常见妇科疾病. 4.常见儿科疾病. 5.基本医疗知识.
五.教学方法
1.学习理论与实操同步进行.
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产生理论.
保健按摩(一)
整体按摩操作程序.
1.拿颈项. 2.拿肩. 3.推督脉 4.推膀胱经. 5.分推背.腰.臀部. 6.抓拿背脊部. 7.捏脊. 8.按压脊柱. 9叠掌揉肩.背.腰.臀. 10.臂揉背.腰.臀及股沟部. 11.背部大滚法. 12.背部大捶法. 13.点五线. 14.肩部按揉点:天宗.肩贞.肩井.巨骨.肩髎. 15.腰部施术:揉.抖.拿.振.搓.擦. 16.纵横拿背. 17.踩跷术. 18.泰式压腰术. 19后伸扳腰术. 20揉腰. 21.过渡放松性手法. 22.旋按臀部环跳穴. 23.阴阳沟通点四穴.(长强.腰阳关.环中). 24.从上至下拿足三阳经. 25.揉大.小腿肌群. 26.点按承扶.殷门.委中.委阳.阴谷.承筋.承山. 27.捶.拍.击打大.小腿. 28搓大.小腿. 29.捏拿昆仑.太溪穴. 30.抱推大腿. 31.包推小腿. 32.点涌泉穴. 33.搓足心. 34捶足心,摇.侧扳踝关节. 35.跟臀运动. 36.伸筋展骨法. 37.背脊部,下肢放松性过度手法. 38.侧卧位,腰部斜扳法. 39.对摩神阙 (肚脐).命门穴. 40.揉压.捶打环跳穴. 41.改仰卧位点按缺盆.气户.中府.云门. 42.揉胸. 43.胸部拍打. 44.擦胸任脉线. 45.拿胸大肌,点按极泉穴. 46.点按天突.璇玑.华盖.紫宫.玉堂. 膻中.中庭穴. 47.疏胸理气. 48.腹部:摩脐**. 49.点按中脘.天枢 .大横.气海.关元. 50.隔掌捶打脐**. 51.分推带脉. 52.合推带脉. 53.拿带脉. 54.按带脉. 55.旋按脐中穴. 56.脐中穴振法. 57.培补元气之热敷法. 58.下肢:气冲穴压放法.(天 直下5寸.足阳明胃经). 60.从上至下拿足三阴经. 61.揉膝. 62.点按血海.梁丘.鹤顶.内膝眼.犊鼻穴. 63.快速擦膝. 64.点按阴陵泉.足三里.丰隆.解溪穴. 65.足三里捶打. 66.大小腿拍打. 67.搓大小腿. 68.足趾拨法. 69.搓趾. 70.4字运动. 71.屈膝左右侧压法. 72.屈膝摇跨. 73.屈膝摇跨摇腰. 74.屈膝摇跨后伸腰. 75.擦骶腰. 76.上肢:捏拿手三阴.手三阳. 77.点按肩髃.肩髎.曲池.少海.尺泽. 曲泽.手三里.内关.外关.列缺.神门.脉门.劳宫.鱼际.合谷穴. 78.伸肘.曲肘. 79.捻指. 80.拔指. 81.理指. 82摇指. 83.伸屈指. 84.推擦手背. 85.拍打手背. 86分掌法. 87.摇腕关节. 88伸屈腕关节. 89. .摇肘关节. 90.抱揉肩部. 91.摇上肢. 92.抖上肢. 93.上肢拍打. 94.搓上肢. 95.洗手后.揉按印堂穴. 96.推印堂**星线. 97.分推额三线. 98. 揉按太阳穴. 99.搓掌摩面. 100.头部抓挠术. 101.拿肩.面部热敷.
中医美容按摩术
1. 揉按印堂穴. 2.开天门. 3拇指节按压;印堂.额中.神庭.上星.囟会.前顶.百会穴. 4.抹额(抹双柳,分三线) 5.点按头维(额角发际0.5)率谷(耳尖发际1寸).太阳穴(外眉梢后一寸). 6.旋抹眼眶. 7.眼区点穴:睛明.攒竹.鱼腰.阳白.丝竹空.瞳子髎.承泣.四白. 8.捏上睛明.下睛明穴. 9.五指腹捏拿眼球. 10.眼睑揪捏法. 11.眼球击打. 12.揉眼. 14.眼导引术. 15.闭目养神. 16.揉抹双眼. 17.擦鼻翼. 18.点按揉迎香.鼻通.素髎. 19.推素髎至印堂线或推至百会穴. 20.掐面部心点反射区. 21.左右推擦鼻翼. 22.鼻孔捻捏法. 23按掐人中.承浆. 24.旋抹嘴唇. 25.捏嘴唇. 26.捏拿下颌. 27.点按颊车.大迎.地仓.禾髎.巨髎.颧髎穴. 28面部拍打,轮指法. 29.搓掌摩面. 30.揉摩面颊. 31.分颈项. 32.点按廉泉.人迎.扶突.天突. 33.揉喉结. 34.胸下颌反推法. 35.揉胸. 36.按压中府.云门穴后改轻捶. 37.拿肩. 38.侧头位捏颈大肌. 39.揉颈侧. 40.抚抹颈侧. 41.肩部,面颊部反方向推压. 42.正头位,颈部点穴捏拿松弛法. 43.耳前耳后擦法. 44.点按翳风.翳明.瘛脉.颅息.角孙.曲鬓.耳门.听宫.听会.上关.下关. 45.捻耳轮. 46.提拉耳. 47.抹耳. 48.旋按耳孔. 49.耳背弹打. 50.搓掌推擦额头. 51.指腹弹打印堂. 52.印堂穴击打. 53前额.前顶隔掌捶打. 54.头部抓挠. 55.揉按百会. 56.拔发. 57.头部梳理. 58.改坐式,揉耳. 59.双掌振耳. 60.指插耳孔振. 61.鸣天鼓. 62.弹耳. 63.发际边推按. 64.指尖摩头. 65.掌摩百会穴. 66.头部叩打. 67.头部抓挠. 68.头部抓打. 69.头部大擦法. 70.梳头. 71.点按风府.哑门穴. 72.捏拿风池.天柱穴. 73.颈部拿法. 74.摇颈. 75.拔颈. 76.扳颈. 77.揉肩背. 78.拿肩井. 79.肩背拍打. 80.面部敷熨. 81.结束手法.
中国传统捏脚保健术
1. 捏趾蹼. 2. 捏趾侧. 3捏趾面. 4.捻趾. 5.拔趾. 6.理趾. 7捋趾. 8.伸趾. 9.屈趾. 10.一伸一屈趾. 11.五趾大屈伸. 12.单摇趾. 13.同摇五趾. 14.侧扳五趾. 15.拉趾缝. 16.左右推擦足底. 17.重按足底. 18.重压足底. 19.足底捶打. 20.搓足底. 21.足底滚法. 22.重握足趾及足跟. 23.捏足侧及腓肠肌. 24.拨足跟. 25.揉足跟. 26.摇踝关节. 27.伸屈踝关节. 28.侧扳踝关节. 29.重搓足趾. 30.足部对打. 31.快拍足背. 32.对抹法. 33.牵趾. 34.握足. 35.揉膝. 36.擦膝. 37.重按.捶打足三里. 38.捶打小腿. 39.捏拿小腿. 40.结束手法.
足反射区(足疗)一般操作程序
1. 肾上腺. 2.腹腔神经丛. 3.肾. 4.输尿管. 5.膀胱. 6.尿道. 7.额窦. 8.三叉神经. 9.小脑.脑干. 10.颈项. 11.颈椎. 12.鼻. 13.大脑. 14.脑垂体. 15.副甲状腺. 16.甲状腺. 17.其他额窦. 18.耳. 19.眼. 20.斜方肌. 21.肺.支气管. 22.肺.支气管. 23.脾(左). 24.胃. 25.胰. 26.十二指肠. 27.小肠. 28.横结肠. 29.降结肠. 30.乙状结肠和直肠. 31.**. 32.生殖器. 33.肝(右). 34.胆(右). 35.升结肠(右). 36.盲肠和阑尾(右). 37.回盲瓣. 38.颈椎. 39.胸椎. 40.腰椎. 41.骶椎. 42.内尾骨. 43.前裂腺或子宫. 44.内肋骨. 45.腹股沟. 46.下身淋巴腺. 47.髋关节. 48.直肠.**的括约肌. 49.内侧坐骨神经. 50.肩关节. 51.肘关节. 52.膝关节. 53.外尾骨. 54.**或卵巢. 55.肩胛骨. 56.外肋骨. 57.上身淋巴腺. 58.股关节. 59.下腹部. 60.外侧坐骨神经. 61.上颌. 62.下颌. 63.扁桃体. 64.胸部淋巴. 65.气管. 67.内耳迷路. 68.胸部及乳房. 69.横隔膜. 70.上.下身淋巴腺. 71.解溪.
洗足方:组成:红花10. 木瓜10. 透骨草30. 荆芥15. 防风15. 川芎10.
功效:活血化瘀,通经止痛.
用法:外洗.
常用腧穴考备
一.整体保健按摩(101).
14-1 天宗(手太阳小肠经:肩胛冈下窝的**,约在肩胛冈下缘与肩胛骨下角连线的上1/3折点处)肩胛疼痛,肘臂外后侧痛,颊额肿痛,气喘,乳痈. 14-2 肩贞(手太阳小肠经:在腋后瘰疬皱裂直上1寸)肩胛疼痛,手臂不能举,缺盆中痛,,耳鸣,耳聋. 14-3 肩井:(足少阳经:在大椎穴与锁骨肩峰连线的中点)头项强痛,肩背疼痛,上肢不遂,难产,乳痈,乳头不下,中风, 瘰疬. 14-4 巨骨:(手阳明大肠经:在锁骨肩峰与肩胛骨冈之间的凹陷中)肩臂痛, 瘰疬,气瘿. 14-5 肩髎:(手少阳三焦经:在肩峰后下方,上臂外展时,当肩髃穴后寸许的凹陷中)肩痛,肩重不能举. 22-1 环跳(足少阳胆经:侧卧屈股,在股骨大转子更高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内2/3交界处)下肢痿痹,腰痛,半身不遂,遍身风疹. 23-1 长强:(督脉:在尾骨尖与**的中间)泄泻,便秘,便血,脱肛,痔疮,腰肌痛. 23-2 腰阳关(督脉:俯卧,在第4腰椎棘突下)月经不调,遗精,阳痿,腰骶疼痛,下肢痿痹. 23-3 环中(奇穴:在股骨大转子更高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内1/3与外2/3交点处)腰腿痛. 29-1 昆仑(足太阳膀胱经:在外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平处踝高点取穴)头痛,项强,目眩,鼻无,癫痫,难产,腰骶疼痛,足跟肿痛. 29-2 太溪(足少阳肾经:在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平内踝高点取穴)月经不调,遗精,阳痿,小便不利,咽喉肿痛,齿痛,耳鸣,耳聋,失眠,咳血,气喘,消渴,腰痛,足跟痛. 32-1 涌泉(足少阴肾经:在足底{去趾}前1/3与后2/3交界处,当足趾无屈时呈凹陷中)头痛,头昏,目眩,失眠,咽喉痛,失音,便秘,小便不利,小儿惊风,癫狂,昏厥. 39-1 神阙(任脉:仰卧,在肚脐正中)肠鸣腹痛,泄泻,脱肛,虚脱. 39-2 命门(督脉:俯卧,在第2腰椎棘突下)阳痿,遗精,带下,月经不调,泄泻,腰脊强痛. 41/1 缺盆(足阳明胃经:在锁骨上窝**,任脉旁开4寸)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缺盆中痛, 瘰疬. 41-2 气户(足阳明经:在锁骨下缘,任脉旁开4寸)气喘,咳嗽,胸胁胀满,**,呃逆,胸痛. 41-3 中府(手太阴肺经:在胸前壁外上方,任脉华盖穴旁开6寸,平第1肋间隙处)咳嗽,气喘,胸痛,肺胀满,肩背痛. 41-4 云门(手太阳肺经:在胸前壁外上方,任脉旁开6寸,当锁骨外端下缘的凹陷中)咳嗽,气喘,胸痛,胸中烦满,肩背痛. 45-1 极泉(手少阴心经:在也腋窝中,当腋动脉前缘)胸胁疼痛,心痛,干呕,咽干烦渴,肘臂冷痛.
一章 外科
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论述九种外科常见疾病的病理.病机.病名.及取穴和按摩治疗;其中具体内容为:1.颈椎病. 2落枕. 3.肩周炎. 4.岔气. 5.腰间盘突出. 6.闪腰. 7.腰肌劳损. 8.退行性脊柱炎. 9.膝关节扭挫伤.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常见外科病的诊疗知识和治疗手法.
一节.颈椎病
一.概念: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本病由于颈椎增生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颈部脊髓椎动脉或交感神经而引起的综合症侯群.
二.病因病机:
1.退行性改变>颈椎椎间隙减小>压迫神经血管>疼痛头晕
2.受 凉
三.临床表现:
1.外发于30岁以上. 2.颈部强直.疼痛. 3.颈部功能障碍. 4.上肢放射麻痛,头晕.呕吐.恶心.心悸.失眠.
四.取穴:
1.肩井(足少阳胆经:大椎与肩峰连线的中点)头项强痛.肩背痛.
2.天宗(手太阳小肠经:肩胛骨冈下窝中)肩胛疼痛,肘臂外侧痛.
3.风池(足少阳胆经: 平风府,旁开1.5寸)头痛.头晕.颈项强痛
4.大椎(督脉:第七颈椎棘突下)头痛.项强.背脊强急.
5.风府(督脉:后发际直上1寸)头痛.项强.眩晕.
五.操作:
1.拿肩井.按揉天宗. 2.揉大椎,无揉颈肩部. 3.拿揉风池,点风府. 4.活动颈部,拔伸. 5.结束性放松手法.
六.注意事项:
1.注意保暖,手法宜轻柔. 2.坚持颈部功能锻炼.
七.实操练习:
1.取穴 四 1—5的定位. 2.操作 五 1—5的手法练习.
第二节 落枕
一.概念: 落枕又称失枕,临床以急性颈部肌肉痉挛.强直.痠胀.疼痛以致转侧不利为主要症状.
二.病因病机:1.静力性损伤>肌肉过伸>痉挛
2.受凉 ①胸锁乳突肌②斜方肌③肩胛提肌
三.临床表现:
1.睡醒后突发颈部疼痛. 2.头部转侧不利,动则痛甚,尤以向患侧旋转为明显.
四.取穴:
1.风门(足太阳膀胱经: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项强,腰背痛,感冒.
五.操作:
1.拿肩井,按揉天宗. 2.按揉风门.大椎.风池.风府. 3.无揉颈部,颈部摇.拔伸. 4.颈部斜扳法. 5.结束性放松手法.
六.注意事项:
1.高血压.60岁以上.7岁以下不可用扳法. 2.扳法不可强求声响. 3.颈部保暖.
七.实操练习:
1.练习风门的定位. 2.练习 五 的操作.
第三节 肩周炎
一.概念:肩周炎又称漏肩风.五十肩,是以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病.
二.病因病机:1.外因:风.寒.湿.外伤.
>筋萎不用.关节粘连
2.内因:气血不足,筋脉失养
三.临床表现: 1.多发于50岁左右.女>男. 2.肩关节疼痛,甚者彻夜难眠. 3.肩关节功能障碍.
四.取穴
1.合谷(手阳明大肠经.一.二掌骨间.肌更高点)头面五官病.热病.皮肤病.胃病.妇科病.
2.曲池(手阳明大肠经.屈肘.当肘横纹外端凹陷中)咽喉痛.上肢病.齿痛
3.缺盆(足阳明胃经:锁骨上窝中,前正中线旁开4寸)咳嗽.气喘. 呃逆.
4.肩髃(手阳明大肠经.肩峰前下方,举臂时呈凹陷处)肩臂疼痛,上肢不遂.
5.肩贞(手太阳小肠经.腋后皱纹上1寸)肩胛疼痛,手臂痛不能上举.
五.操作
1.局部放松.拿肩井.按揉天宗.无揉肩颈上臂. 2.按揉合谷.曲池.肩髃.缺盆.肩贞等六穴位. 3.肩部扳法.上举.内收.后伸.外展. 4.腰痛点,弹拨. 5.重复 2. 1. 结束.
六.注意事项:
1.初期止痛,后期松解粘连. 2.注意保暖,适当功能锻炼.
七.实操练习:
1.练习四的1.2.3.4.5.定位. 2.练习五.1.2.3.4.5的操作.
第四节.岔气
一.概念:是由外伤引起胸胁部气机壅滞.出现以胸部板紧无痛.胸闷不舒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症.
二.病因病机.
1.用力不当
>游离软组织夹在肋胸关节或肋脊关节之间à疼痛
2外 伤
三.临床表现: 1突然发病,胸胁部疼痛. 2.深呼吸及咳嗽时疼痛加重. 3.牵拉背部疼痛.
四.取穴.
1.内关(手厥阴心包经.腕横纹上2寸,肌腱之间)心痛.胸闷.胸痛.
2.章门(足厥阳肝经.第十一肋端下缘)腹胀.肋痛.
3.期门(足厥阴肝经,乳头直下.当第6肋间隙)胸肋胀满疼痛.
五.操作
1.放松局部.拿肩井,按揉天宗. 揉背肩.胸胁部. 2.点揉内关.合谷.斜擦章门.期门. 3.理筋整复.医者以前臂插入患侧腋下,用力上提.嘱患者用力大口吸气,稍闭气,医者以掌根击之,重复1-2次. 4.重复1 结束.
六.注意事项
1.久治无效者,应考虑其它治法(疾病). 2.忌食生冷.油腻辛辣之品.
七.实操练习
1.练习 四 1.2.3的取穴. 2.练习 五 1.2.3.4 的操作
第五节 腰间盘突出症
一.概念: 腰椎纤维环破裂症.
二.病因病机:
1.外伤->纤维环直接破裂
2.劳损->肌纤维钙化无力 }腰间盘突出>压迫坐骨神经>神
3.退行性改变>椎间隙变小 精疼痛
三.临床表现.
1.分类 根据髓核突出的方向
> 单侧型
①向后突出型 > 双侧型
>**型.压迫马尾神经->麻痹->大小便失常
②向前突出型:偶有腰酸,无临床症状.
③向椎体内突出型,多见于青少年.
2.症状
①腰部疼痛,数周或数月,反复发作. ②下肢放射痛,由臀->大腿后侧->小腿外侧->足背外侧. ③咳嗽.喷嚏时加重. ④腰部活动障碍. ⑤脊柱侧弯. ⑥主观麻木. ⑦患侧肢体温度下降. ⑧日久肌肉萎缩.
四.取穴
1.肾俞(足太阳膀胱经,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肾虚腰痛.头晕.耳鸣. 2.环跳(足少阳胆经,髂嵴更高点与**连线外1/3与内2/3交点处)腰腿痛,半身不遂. 3.殷门(足太阳膀胱经,臀沟中下6寸)大腿痛,腰痛. 4.委中(足太阳膀胱经,腘窝横纹**)腰痛.下肢痛. 5.承山(足太阳膀胱经,腓肠肌下方,伸小腿时.肌腹下出现人字纹处)腰痛.腿痛转筋. 6.足三里(足阳明胃经,犊鼻下3寸,当胫骨外一横指)①肚腹痛 ②各种虚证 ③痰湿证 ④局部病
五.操作
1.患俯卧,在腰骶及下肢,用无揉治疗15分钟左右. 2.按揉肾俞.环跳.殷门.委中.承山.足三里等穴位各1-2分钟. 3.节律按压腰部.振腰. 4.腰部后伸扳法. 5.腰部斜扳法. 6.重复2.1结束
六.注意事项.
1.治疗期间病人要卧硬板床休息.注意腰部保暖.
2.腰椎间盘突出**型,不宜推拿.
3.推拿前要排除椎骨病.
七.实操练习
1.练习 四 1-6的取穴. 2.练习 五 1-6的操作
第六节 急性要挤扭伤
一概念,闪腰.
二.病因病机
1.用力过度,负重过大,体位不正
>束脊肌扭.拉伤.局部渗出物>疼痛
2.外伤.
三.临床表现.
1.局部疼痛肿胀. 2.活动受限.尤以前屈为明显. 3.咳嗽,喷嚏,深呼吸时疼痛加重.
四.取穴
1.腰眼(奇穴: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3.5寸)腰痛,月经不调.带下.
2.腰痛穴(奇穴,第二.三和四.五掌骨间各有一穴)急性要挤扭伤.
3.八髎(足太阳膀胱经,骶椎裂孔,自上而下,一次为上.次.中.下每侧四穴.共称八髎)
4.腰阳关(督脉,第4腰椎棘突下)腰痛,下肢痛.
五.操作
1.病人坐位,先拿肩井,按揉天宗,掐腰痛穴1-2分钟,先同侧后对侧.
2.病人俯卧,以无揉手法由四周向**{痛处}.治疗10分钟左右.
3.点按揉腰眼,肾俞,八髎等穴位.
4.腰部后伸扳(直擦患侧),透热为度.
5.腰部斜扳(患侧在上).
6.重复3.2结束.
六.注意事项
1.硬板床休息1-3天,防止受凉. 2.初期避免做腰部旋转活动.
七.实操.
1.练习四 1.2.3.的定位. 2.练习五 1.2.3.4.5.6的操作.
第七节 慢性腰肌劳损
一.概念. 主要是指腰骶部肌肉,筋膜等软组织慢性损伤.
二.病因病机
1.长期维持某种不平衡的体位 软组织疲劳 压迫
> 纤维疤痕形成> 神经>疼痛
2.腰部急慢性损伤未及时治疗.反复发作
三.临床表现.
1.长期腰痛,反复发作. 2.遇劳加重,休息则减轻. 3.气候变化影响.
四.取穴
1.大肠俞(足太阳膀胱经,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腰痛.腹泻便秘
五.操作
1.病人俯卧,无揉腰骶部. 2.按揉肾俞.大肠俞.八髎各1-2分钟. 3.点揉命门.腰阳关各1-2分钟. 4.揉腰阳关温热为度,擦腰阳关透热为度. 5.拍击腰脊部以皮肤微红为度. 6.热敷.
六.注意事项
1.在劳动中尽可能变换姿势,注意纠正习惯性不良姿势
2.用宽皮带束腰,睡板床. 3.加强腰部功能锻炼.
七.实操练习
1.练习四 1 的取穴. 2.练习五 1.2.3.4.5.6 的实操.
第八节 退行性脊柱炎
一.概念: 时中年以后发生的一种慢性退行性病变,以椎体边缘的唇形成为特征.(多发于生理曲线的凹侧).
二.病因病机
1.退行性椎间盘突出
>骨刺的形成
2.骨质疏松
三.临床表现
1.男>女 40岁以上. 2.腰部僵硬酸痛,不能久坐,久坐时必须频频更换体位. 3.晨起重à活动轻à重
四.取穴
1.命门(督脉,第2腰椎棘突下)腰脊强痛,阳痿,月经不调.
2.气海俞(足太阳膀胱经,第3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腰痛,痛经.
3.关元俞(足太阳膀胱经,第5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腰痛,腹胀
4.承山(足太阳膀胱经,腘窝下8寸,腘窝à外踝16寸)腰痛,腿痛转筋
5.阳陵泉(足少阳胆经,腓骨小头前下方3寸凹陷中)胁痛,口苦,下肢痛.
6.阴陵泉(足太阳脾经,胫骨内侧髁下缘凹陷中)腰痛,膝痛,腹胀
五.操作
1.俯卧.于腰部病变处及两侧用无法.揉法.按法治疗10-15分钟,点揉命门.阳关.气海俞.夹脊穴各2分钟.
2.侧卧.左右斜扳各一次.
3.仰卧.按揉无于大腿前侧à小腿外侧,拿揉委中.承山.阳陵泉.
4.坐位.擦腰背部,透热为度.
六.注意事项. 腰部保暖,功能锻炼.
七.实操练习
1.练习四 1-6的取穴. 2.练习五 1-4的操作
第二章 内科
一.概念: 头痛是一个自觉症状,临床上颇为常见,可以出现于各种急慢性疾病中.
二.分类 1.生理性头痛 2.病理性头痛
三.病因病机
1.外因: 风寒.湿 à阻无经路à实证
2.内因: 五脏内虚à气血虚少à虚证
四.临床表现
1.实证:发病突然,痛势较剧,多表现为无痛,跳痛.无痛.胀痛.重痛.痛无休止.
2.内伤头痛,起病缓,痛势较缓,多为隐痛.空痛.昏痛.痛势悠悠.遇劳者则剧,时做时止.
五.根据头痛的不同性质判断其症候不同.
1.风寒头痛:头痛时作,痛连项背,恶风畏寒.
2风热头痛:头痛而胀,甚则头痛如裂,发热.
3.风湿头痛:头痛如裹,肢体困重.
4.肝阳头痛:头痛而眩,心烦易怒.
5.肾虚头痛:头痛而空,腰痛酸软.
6.痰浊头痛:头痛晕蒙,胸脘胀满.
7.瘀血头痛:头痛多见刺痛,钝痛,固定不移,有外伤史.
六.取穴
1.头维(足阳明胃经,前发际上0.5寸,旁开4.5寸)头痛.
2.天柱(足太阳膀胱经,风府下1寸哑门穴旁开1.5寸)头痛.肩背痛.项强.
3.太冲(足厥阴肝经,第1.2趾骨结合部凹陷中)头痛.眩晕.高血压.
七.操作
1.病人坐姿,先推膀胱经上下往返3-4分钟.
2.按揉风池.风府.天柱等穴各2分钟.
3.拿风池à大椎上下往返4-5遍.
4.病人仰卧,开天门,抹三线,按揉头部诸穴.
5.抹法自印堂à发际à太阳.3-4遍.
6.拿头顶4-5遍结束.
八.注意事项
1.脑血管疾病急性期不宜按摩治疗.
二.失眠
一.概念:失眠是指经常不能正常睡眠而言,轻者入睡困难,重者彻夜难眠.
二.病因病机
1.心肾不交à不易入睡.
2.心脾两虚à睡后易醒,多梦.
3.胆有痰扰à时睡时醒.
4.食满内停à夜卧不宁
三.临床表现
1.可发于各年龄段,与神经压力有较大关系.
2.症状持续加重,3个月以上.
3.伴有心悸健忘,神疲乏力,胸闷.头痛.头晕等症状.
四.取穴
1.神庭(督脉,前发际正中上0.5寸)前头痛.眩晕.惊悸.失眠.
2.角孙(手少阳三焦经,耳壳向前曲折,耳尖正上方入发际处)失眠.牙痛
3. (足太阳膀胱经,眉头内侧凹陷处)头痛.流泪.视物不清.
4睛明(足太阳膀胱经,目内无内1分许)结膜炎,迎风流泪.近视.神经衰弱.
五.操作
1.开天门.抹三线.循眼眶.
2.从印堂à迎香à颧骨à耳前
3.拿头顶.
4.按揉头部诸穴.
5.拿风池.肩井.
6.顺时针摩腹,按揉中脘.气海.关元.
六.注意事项
1.指导和鼓励病人坚持活动.锻炼身体.保持精神愉快.
三.胃痛
一.概念:胃痛是以上腹部疼痛为主症的消化道疾病.
二.病因病机
1.寒邪:外感寒邪,过食生冷à寒积于中à畏寒而痛.
2.食滞: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内生湿热à食积而痛.
3.肝气犯胃,恼怒伤肝à肝失条达à横迹犯胃胃脘痛
4.脾肾阳虚.肾阳衰微à中气虚寒à胃脘痛
三.临床表现
1.寒邪:胃脘疼痛暴作,胃寒喜暖,得热痛减,口不渴.喜热饮,苔白.脉紧.
2.食滞:胃脘胀闷,疼痛. 腐吞酸,呕吐不消化食物,吐后痛减,苔厚.腻,脉滑.
3.肝气犯胃:胃脘胀满,攻撑作痛,连及两胁,嗳气,大便不爽,脉弦.
4.脾肾阳虚:胃痛隐隐,泛吐清水,喜揉喜按,手足欠温.大便 ,舌淡白,脉软弱.
四.操作
1.病人仰卧,先用轻快的推,摩法在胃脘部治疗10-15分钟.
2.按揉中脘.气海.天枢.足三里约10分钟.
3.病人俯卧,滚揉推膀胱经4-5遍.
4.按揉肝俞.脾俞.胃俞.三焦约5分钟.
5.病人坐位,拿肩井.循臂肘而下,在手三里.内关.合谷等穴作强刺激手法.
6.搓肩臂使经络通畅.
五.注意事项
1.对胃.肠溃疡出血期的病人,不宜手法治疗.
2.生活规律,心情开朗,不过度疲劳.
四.便秘
一.概念:是指大便秘结不通,排便间隔时间较平时习惯明显延长.或(虽有便意,但排便困难)欲大便而艰涩不畅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症.(便秘作为一个症状,可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
二.病因病机
1.胃肠燥热.
2.气机郁滞.
3.气血亏损
4.隐寒凝结
三.临床表现
1.胃肠燥热,大便干.小便黄.面红身热,舌红苔黄,脉滑数.
2.气机郁滞,大便秘结.欲便不得.嗳气.胁腹无满,舌苔薄腻,脉弦.
3.气血亏损,大便秘结.面色无华.气短乏力.舌淡.脉细弱.
4.阴寒凝结,大便艰涩.难以排出.小便清长.四肢欠温.舌淡苔白.脉沉迟.
四.操作
1.一指禅推中脘.天枢.大横每穴1分钟.
2.顺时针方向摩腹约8分钟.
3.揉膀胱经从肝俞à八髎往返治疗5分钟.
4.按揉肾俞.大肠俞.八髎.长强各1-2分钟.
五.加减
1.胃肠燥热,加横擦八髎透热为度.
2.气机郁滞,加擦章门.期门.按揉肝俞.肺俞.隔俞.
3.气血亏损,按揉足三里,支沟各2分钟.
4.阴寒凝结.擦腰背部 肾俞.命门一线透热为度.
六.注意事项
1.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2.多喝开水(晨起淡盐水)多吃水果蔬菜.
3.忌食辛辣刺激食品.
五.慢性鼻炎
一.概念: 是指鼻腔粘膜慢性炎症而言.
二.病因病机.
外邪侵入
> 邪留不去
肺气内需
三.临床表现
1.单纯性:①交替性鼻塞. ②粘液性鼻涕增多.
2.肥厚性:①鼻塞重. ②浓性涕 ③头痛
3.过敏性:①鼻腔宽大 ②干无.干燥 ③嗅觉减退
四.操作
1.一指禅推颈椎两侧2-3分钟.
2.按揉风池.点风府.
3.拿颈椎à肩井.按揉大椎.肺腧.风门.
4.擦肩峰大椎一线透热为度.
5.从印堂沿鼻梁两侧至迎香,用轻柔或一指禅推治疗5分钟.
6.抹法.印堂à太阳. 印堂à迎香5-6遍. 按揉迎香.太阳.
7.擦鼻梁.温热为度.
8.按揉中府,拿上肢肩à腕.按揉曲池.合谷.
9.搓上肢.结束
五.注意事项
1.经常锻炼,提体质,预防感冒
第三章.妇科
一节 经痛
一.概念:妇女在行经前后,或正值行经期间,小腹及腰部疼痛,并随着月经周期发作,称痛经.
二.病因病机
1.气滞血瘀,经前小腹胀痛拒按,胸胁.乳房胀痛.经行不畅.舌有瘀斑,脉弦涩有力.(经色紫暗有块,块下痛减)
2.寒湿凝滞,经期小腹冷痛,痛连腰背,得热痛减,胃冷身痛,舌边紫.苔白腻.脉沉浸.
3.气血虚弱,经后小腹隐痛,小腹空坠,月经量少,色淡质稀,神疲乏力,面色无华,头晕心悸,舌淡苔薄,脉细弱.
四.操作
1.摩法于小腹部顺时针治疗6分钟.
2.一指禅推气海à关元.约6分钟.
3.按揉血海.三阴交各2分钟.
4.滚腰骶背部膀胱经4分钟.
5.一指禅推肾俞.八髎约8分钟.
6.擦八髎透热为度.
五.加减
1.气滞血瘀,加擦章门.期门,一指禅推肝俞.膈腧.
2.寒湿凝滞,加揉腰阳关,直接擦督脉透热为度.
3.气血虚弱,加揉中脘.脾俞.胃俞.足三里各2分钟,横擦左背部透热为度.
六.注意事项
1.在月经来潮前一周,治疗两次,三个月治疗6次为一疗程.
2.经期保暖,适当休息,保持心情愉快.
第二节.(妇)更年期综合症
一.概念:又称绝经期综合症,是一系列因性激素减少及机体衰老所引起的以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的症状.
二.病因病机
1.中医:肾阳虚.肝阴虚.
三.临床表现
1.多发于45-52岁女性.
2.潮热上涌,汗出,时而寒战,半心悸,气短.头晕.手足发凉.
3.情绪不稳定,烦躁.多疑.不安.好哭.失眠.记忆力差.
4.月经不调.紊乱
四.操作
1.病人俯卧,滚揉背部膀胱经4-6分钟.
2.点按揉心腧.肝俞.肾俞各2分钟.
3.滚揉腿部膀胱经4-6分钟.
4.点按揉环跳,殷门.委中.昆仓.各2分钟
5.病人仰卧.揉气海.关元各2分钟
6.揉按足三里.三阴交.涌泉各2分钟
7.擦涌泉透热为度.
五.注意事项
1.保持精神乐观
2.适当锻炼身体
第三节 慢性盆腔炎
一.概念:盆腔炎是指妇女内生殖器官,盆腔结无组织及盆腔腹膜的炎症.
二.病因病机
1.气血不和
2.机体抵抗力低下 >经络不通气血失调,(产褥期.接生.流产及
3.外邪侵入 刮宫时清毒不严)
三.临床表现
1.下肢坠胀疼痛.
2.腰骶酸痛.
3.**分泌物增多,白带增多.
4.压痛和包块
四.取穴
1.水道(足阳明胃经,天枢下3寸)肾炎,痛经
2.归无(足阳明胃经.天枢下4寸)附件炎.月经不调.
3.无沟(足厥阴肝经.内踝上5寸)月经不调,小腿酸痛.
4.中极(任脉,脐下4寸)月经不调.痛经
五.操作
1.顺时针摩腹3分钟.
2.一指禅推从气海à中极3分钟.
3.掌揉腹部5分钟.
4.按揉三阴交.无沟各2分钟
5.滚揉腰骶部.
6.点按揉三焦俞à八髎
7.擦腰骶部.小腹痛.小腿内侧透热为度.
六.注意事项
1.急性期不宜按摩
2.适当锻炼.注意营养
3.长期保守治疗无效,应考虑手术治疗.
第四章 儿科
一.儿科按摩的特点
1.疗效显著.
2.避免小儿打针服药之苦.
3.与成人推拿不同.
二.生理
①生机蓬勃 ②发育迅速 ③脏腑娇嫩,气血未充
三.病理
①发病容易 ②变化迅速 ③易于康复
一节 感冒
一.概念:感冒俗称伤风,是小儿更常见的外感疾病,冷热交替时常见.易夹痰.夹滞.夹惊.
二.病因病机
①病因.
1.外感因素. 2.内需因素.
②病机
1.本病.伤于风邪,上先受之,肺为五脏之华盖,故首当其冲.故首当其中,小儿肺脏娇嫩,喜清肃,主一身之表.外合皮毛.开窍于鼻.外邪自皮毛.口鼻侵入.客于肺卫,导致表卫失司,无理开合失常.无阳被无.肺气失宣,因而出现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咳嗽等肺经症候.
2.分类
按摩师职业技能考试复习大纲
一.职业道德 10%
二.解剖知识 30%
三.中基知识 30%
四.按摩基础手法 20%
五.常用穴位 5%
六.足部反射区 5%
职业道德
一节.职业道德基本知识
一.职业道德的含义
1.道德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范畴,属于社会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是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即所谓的道德现象.
我们今天所讲的道德,时指人类社会生活中所特有的由经济关系所决定,以善恶为评价标准,依靠社会**,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调整人们行为规范的总和.
2.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指人们在一定的职业活动范围内所遵守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职业道德的一般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在内容方面,具有很强的职业性.
第二.在形式方面,带有很强的实践性和一定的强制性.
第三.在效果方面,具有很强的从属性.连续性和稳定性.
二.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
一,加强社会主意职业道德修养,是完善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体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
第二,加强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修养,是提高劳动者职业道德品质,达到崇高道德境界的需要.
职业道德境界大致可分为献身型.尽职型和雇佣型三种.
第三.加强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修养,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合格人才的需要.
人才的五大要素:德.才.学.识.体的统一.
第二节.按摩师的人生观念与价值观
一.树立为人类健康事业服务的人生观.
二.抵制和反对不正确的人生观.
1.拜金主义
2.享乐主义
3.个人主义
三.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第三节.保健按摩师的职业守则
1.遵纪守法
2.文明服务.
(1)文明服务
(2)坚持文明服务
①尊重宾客,一视同仁.
②热情服务,有问必答.
③语言文明,举止端庄.
④服务**,真诚奉献.
(3)抵制不健康按摩.
3.爱岗敬业
①热爱本职工作
②尽职尽责
(4)精益求精
①做行业的里手
②追求零缺陷
(5)团队精神
(6)热爱集体
-
上一篇:中药需要吃多久?
-
下一篇:保健按摩师**理论知识试卷答案